|上颌切牙埋伏阻生|
■上颌切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见于儿童替牙期。若不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将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包括功能、美观度和患者心理等方面。在临床中,常采用封闭式导萌术或开放式导萌术,并配合牵引;但是,常遇到牙根弯曲以致难以牵引,发生牙根吸收和牙槽骨吸收等情况。本文对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埋伏切牙的病因和不良影响
上颌切牙埋伏的病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物理性萌出障碍和病理性萌出障碍。物理性萌出障碍包括邻牙错位、局部黏膜致密和乳牙外伤等。研究表明,上颌切牙埋伏阻生与乳牙外伤史有显著相关性,乳牙外伤可导致乳牙滞留与根骨粘连、恒牙牙胚错位和恒牙畸形与弯曲(牙冠弯曲或牙根弯曲)等影响恒牙萌出的问题;另外,病理性萌出障碍包括囊肿、牙瘤和多生牙等。全身因素包括遗传疾病、小儿先天性疾病和唇腭裂等。多生牙多与遗传基因和颅面畸形相关的综合征有关联。
Huber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生牙在唇腭裂和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22.2%和22.0%。此外,Batstone等的研究表明,携带突变基因的遗传病如早年衰老综合征(儿童早老症)患者存在颌骨发育不全和前牙拥挤等颅颌面症状,从而导致切牙萌出障碍。目前,上颌切牙埋伏阻生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根弯曲,其次是多生牙和牙囊错位。上颌切牙埋伏阻生会对邻牙、同牙列和对颌牙列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前牙的美观性,未能萌出的埋伏切牙可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衍生更多复杂的问题并且增加治疗难度。
上颌前牙在面部美学的构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支撑面部以避免上唇区软组织塌陷、维持牙列对称性以避免上中线偏斜或牙齿移位等造成后牙偏及面部不对称、参与牙齿的排列构建笑线并保持其协调性等。青少年长期缺失前牙会影响面部美观,引起发音等问题并导致自信心受创,从而引起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障碍等问题。
上颌埋伏切牙可呈水平位、垂直位、半垂直位或倒置位,其大多伴有牙根弯曲。研究显示鼻底埋伏、唇侧埋伏和腭侧埋伏中切牙所伴有的牙根弯曲位置和角度皆不同。鼻底埋伏牙的弯曲牙根通常与其根尖1/3呈锐角,唇侧埋伏牙的弯曲牙根通常为根中1/3和根尖1/3呈钝角,腭侧埋伏切牙因根伸长空间极度有限并在其根颈1/3处随着腭板弯曲且呈极度弯曲角度;上颌埋伏切牙还可导致邻牙的形态异常,例如牙根发育迟缓、牙根吸收、早期脱落和牙根移位。
研究显示,30.2%的上颌尖牙可受到上颌埋伏中切牙的影响。同时,上颌埋伏切牙对牙列形态和牙弓间隙也可产生影响,因切牙未能萌出而导致的间隙丧失和中线移位可连锁引起上前牙段拥挤和牙弓不对称,若上颌尖牙受到影响且移位较大时常伴有上颌骨发育不全。
上颌埋伏切牙所导致的对颌牙伸长和其他恒牙萌出错位还可引起锁、反等咬合紊乱,并可间接导致创伤、颞下颌关节紊乱或下颌偏斜。此外,上颌埋伏切牙还可引起牙源性囊肿和肿瘤形成等潜在病变问题。
2.埋伏切牙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上颌埋伏切牙的治疗以牵引为主,且精确的诊断、形态评估、定位、阻力分析、治疗时机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牵引方式,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根弯曲等原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治疗之前需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成像(coneb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