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展览”中,上海市徽元素“沙船”这一曾经来往南北航道,见证这座城市商业金融、航运业及港口贸易发展的船只,仿佛正行驶在南美海域——艺术家费利西亚诺·森图里翁在合成纤维毛毯上绘制的紫章鱼、螃蟹、海星和苏鲁比(艺术家生活区域土生土长的大型河鱼)等颜色鲜艳的生物聚集在“沙船”后,共处同一“水体”。
托克瓦斯·戴森,《飞鸟与熔岩一号》,年,亚克力、胶合板、钢材,两件,每件××cm,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委任创作,致谢艺术家与佩斯画廊(纽约)
托克瓦斯·戴森的委任绘画新作《飞鸟与熔岩一号》《标量测试四号(飞鸟与熔岩)》则处于被钢材牵引或细绳悬吊的状态,同时传达了跨大洋奴隶贸易构建的黑人身份意识和中国古代悬棺葬的构造。
卡洛斯·伊利哈尔瓦,《两栖动物》,,地勘钻取岩心(上海,约米深;安徽,约60米深),尺寸可变,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委任创作比在空间里营造对话更进一步,此届上海双年展的委任作品几乎都在本地扎根。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的卡洛斯·伊利哈尔瓦在上海和安徽分别进行了地下约米和60米的勘探,并钻取岩心。作品《两栖动物》捕捉记录了长江沿岸地区的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岩层差异,反映了人类与地域相互抗衡时的相对速度。
塞西莉亚·维库尼亚的作品《奇普纪事(上海)》《奇普纪事(上海)》是一件特定场域创作,包含一件以未纺羊毛为原料制作的装置和首次呈现的拍摄于智利安第斯山脚下即将消融的埃尔普卢默冰川的影像记录。这些未纺羊毛上的结是由当地女性的习惯自行完成,这也是塞西莉亚·维库尼亚一直思考的方向:女性身体的生理反应。《奇普纪事》最初是为因采矿而遭破坏的冰川所做的祷告,它激发了女性的能量和创造力,以此来抵抗毁地球水源的贪婪的暴力。
戴陈连,《桂花寻去月轮移》,-年,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委任创作
开幕日,艺术家戴陈连与9位女性,为第一批观众带来了委任创作《桂花寻去月轮移》。作品引用了中国神话怪谈的片段,并将其组合改写为新的故事。艺术家在其中融入了个人记忆,尤其是与母亲相关的日常生活片段,借用剪影、影像、装置和表演,创造出一个现实与梦境、怪谈和记忆交织的世界。通过回溯自身先天性唇腭裂所造成的口腔发音问题,以及自己教授母亲学习汉字、拼音的发声练习等往事,戴陈连重现了家庭记忆和母亲曾居住过的水乡的生活方式。这些语言、声音、画面交错于同一时空,反复重现。
塔比塔·雷扎尔《祖先的血脉》,年,单频影像装置、12块本地采集岩石,45分45秒,由丹麦当代艺术自由博物馆委任创作;IFAN非洲艺术博物馆、塞内加尔的科泰奥萨内艺术中心、荷兰数字地球联合会支持
在幽暗的展厅中,现生活工作于法属圭亚那卡宴的塔比塔·雷扎尔通过影像装置和12块本地采集岩石试图传递给观众“祖先的血脉”所蕴含的精神和物质,在天地之间,在生者和亡者之间,在天体、矿物生命和灵魂之间开拓一条道路。艺术家希望借此探讨人类先祖过去的寻求,以及人类征服太空的当代欲望。
烹饪部门(组合),《三文鱼:障眼法》,年,从机构中移除养殖三文鱼、环形天幕、粉末涂层钢、丝绸、ETCColorSource?地排灯、ETC成像灯、3:1环绕声,尺寸可变,21分钟,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ArtNow”项目委任创作
丹尼尔·费尔南德斯·帕斯夸尔和阿隆·施瓦贝组成的“烹饪部门”小组为上海双年展开发了一套替代性食谱。“烹饪部门”从年开始持续将创作聚焦人类的饮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一个展览”中,四频航拍影像装置浪漫化地呈现了人工养殖鱼类的生存境况,从而让事实显得更加残酷的:人工饲养三文鱼,因活动空间压缩,喂食加工食物等原因,最后变成畸形、失明、满身海虱,还经常被逼得互相残食。"烹饪部门"同时追踪从养鱼场渗出至海洋的污染物的流动轨迹,例如从密集型开放式网渔场溢出的抗生素。
在上海双年展期间,艺术家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附近的BISTROBYURSIDE餐厅开发了一套替代性食谱,从菜单上剔除了用养殖三文鱼制作的相关餐品,增加来自舟山嵊泗和大连的“气候食者”菜肴。“气候食者”套餐在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展览期间每日限量供应50份。
《浮萍定海》,年,影像、沙、镜子、木材、3D打印材料、旧家具、卡片、道具,尺寸可变;影像时长5分37秒、6分21秒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委任创作;特别鸣谢荷兰创意工业基金会在“一个展览”展期间,关怀家×定海桥互助社关于“未来社会”的互动剧场等候着“新居民”的到来。互动剧场游戏《浮萍定海》是基于“关怀家互助网络”应用程序和虚构的经济模型转译而成的互动体验。观众抽取的人物角色卡后自由填补人物故事,并根据互动规则和人物故事来实践预演一个关怀家存在的未来世界,预演为装置留下痕迹,则成为了下一轮的历史语境。
年11月10日至14日,“水体”的第一阶段“湿运行”现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对疫情建立的分段式双年展进程结构,同时还“卸下展览的包袱和形式外壳”,打破“双年展等于一个展览”思维定式的尝试,这令此届上海双年展如“水体”般,成为历史上渗透领域最广、延绵时间最长的一届双年展。
年11月15日至年4月9日的,为期约5个月的第二阶段“生态联盟”现场年11月10日至14日,“水体”的第一阶段“湿运行”通过持续五天不间断的讲座、辩论、工作坊、鉴赏等活动,将PSA变为了一座实验熔炉;年11月15日至年4月9日,为期约5个月的第二阶段“生态联盟”期间,双年展联手流媒体、电视频道、社交网络、高校进行内容生产与输出,联合创造线上线下社交与公共生活的新模式;4月17日启动的第三段落除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的“一个展览”外,“城市项目”将于上生·新所孙科别墅同步进行。此外,丁乙、刘擎、孙甘露、杨福东、许知远、黄英、谭卓、王嘉尔八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形象大使”或将为上海双年展带来全新人群的参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