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4月25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基金会论坛”、“CFF”)秘书处专访了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在专访中,吴伟理事长分享了发起微笑明天基金会的心路历程,担任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会长的思考,以及作为基金会论坛年度轮值主席对基金会行业建设的看法。现将专访全文分享如下。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文字内容经作者确认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文约1万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轮值主席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
CFF:微笑公益项目已经进行了30年,微笑明天基金会成立了8年。您本人何时参与微笑公益,又为何发起微笑明天基金会?
吴伟:今年是微笑公益项目30年,年是微笑明天现任医疗总监史颂民教授等专家在中国开展第一例唇腭裂免费手术的时间,我们以此作为微笑公益项目的缘起和纪念的时间。我本人是年的秋天通过这些专家了解到微笑公益项目,逐渐开始推动这个项目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微笑明天基金会创办于年,跟国内很多项目一样,我们也是先有具体项目,然后一步步把平台做起来,最后成立一家基金会来推动项目运作和发展。微笑公益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孩子的改变非常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希望能够整合更多的爱心力量和资源,一起来推动这个事。
CFF:成立基金会为何取名“微笑明天”?
吴伟:我们当时以唇腭裂救助项目为主,希望孩子们拥有微笑,所以这个项目原来叫微笑活动或者微笑行动。当作为项目名称的时候,微笑活动、微笑行动可能比较适合,但是作为一个机构名称,还是要有更好的愿景和期盼。
开始的时候还想取名叫“微笑梦想”,因为那段时间党中央刚刚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后来感觉,梦想好像太远大,还是更希望有一个具体的明天。我们几个理事商量后,决定叫“微笑明天”,寓意希望改变这些孩子们以前孤独和封闭的生活状态,让孩子绽放笑容之后,有一个新的开始,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年,吴伟在广西玉林微笑公益活动上
CFF:微笑项目走过30年,一件事做30年很不容易。年微笑明天注册基金会,年取得公募资格,最初有20多年是项目式的运营。在您看来,成立基金会前后,以及取得公募资格前后,做公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吴伟: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早期我们所有的资源、人力、精力都围绕单一项目去打造,做得专一,做得很深。微笑明天成立前几年是非公募基金会,那段时间也是围绕着一个项目在做,把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帮助推动在国内和在海外的唇腭裂救助项目。
《慈善法》颁布以后,我们成为浙江省最早一批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之一。我们所链接的资源更多了,所要帮助的项目更多了,所要服务的社会组织也更多了。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我们要打造一支不一样的团队,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我们以前筹款注重线下企业端资源的联动,成为公募基金会以后,刚好赶上互联网科技公益的时代,我们和很多科技公益平台,比如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微公益等,以及很多现代媒体,有更多的结合。
在业务领域方面,民政部门对微笑明天赋予的业务范围比较宽,除了传统的医疗救助,还有教育资助、乡村振兴、公益行业赋能以及减灾救灾等。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组织有能力、有资源帮助更多社会需要帮助的领域,对这个机构而言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民政部门对微笑明天专业性的肯定。
近几年,我们做的大量公益项目都和扶贫有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很多项目都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云贵、川藏、广西、新疆等地。
取得公募资格前后对比就很强烈了。原来只是单一项目在运作,取得公募资格后到去年年底,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帮助了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做项目,开展的项目大概有个。从数量来讲,比过去多了很多;从领域来讲,也比原来更加丰富。
*年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文序、民政厅厅长王剑侯一行视察指导微笑明天抗疫工作
CFF: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开展个项目,确实是很大的体量。过去的一年,微笑明天表现突出,从年初不到24小时为抗疫筹集万元开始,微笑明天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全年的项目体量翻了一倍。异军突起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风险或质疑的增加?对于风险防控,基金会有怎样的准备?
吴伟:在组织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知名度的提升,项目越来越多,遇到一些质疑或者疑问、疑虑,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捐赠人,他们希望公益项目有更多的信息公开,希望反馈更加及时、详细。幸好现在有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对于所有项目都有反馈信息的通道,这一点比较重要。
从我们基金会内部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我们去年建立了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做医院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得以进一步信息化。从内部资料审批到后续处理,管理软件可以更好地把信息反馈给公众和捐赠人。我们也做了内部管理系统的升级,现在微笑明天内部管理基本上是无纸化办公。
这两年也招了不少新员工,我们对员工专门做能力培训,特别是服务捐赠人的培训。因为很多平台的捐赠人很有爱心,会经常关心项目进展,时常通过邮箱和留言向我们提问,我们员工需要给他们做解答,消除他们的疑虑,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
另外,很多风险的来源可能存在于合作机构。这几年通过和本地很多机构合作,希望能够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比如对公益慈善的理念、项目的初心、项目的设计策划到后续的总结反馈,做一些梳理和培训。最近政府在大力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公益生态,一定要在规范和专业的基础上去行善,去做我们的慈善工作。
总之,我们要加强内部治理,从科学管理、信息化着手;外部也需要改善公益伙伴合作的小生态;处理风险和疑虑一定要做到及时有效,假如有风险产生,要尽早回应,消除公众疑虑,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这些方法来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当然也需要得到专业机构的建议和支持,希望和同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一起,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
当然,我们也希望公众能够给予一定的时间和宽容,因为中国公益特别是互联网公益方兴未艾,刚刚起了好头,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作为公募基金会,我们肯定是希望自身越来越完善,公益项目的执行和透明度越来越高,能够让每一位爱心人士看到所捐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应该花的地方。
CFF:您曾经说过,中国有家基金会、90万家社会组织,如果联合起来,积少成多,未来力量会很大。多年来,微笑明天积累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在和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基金会、慈善会、高校、媒体不同合作的经历中,您认为合作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伟:所有合作都源于信任。我们以前推动唇腭裂在全国的救助过程当中,和地方政府谈、和医院谈,成功率大概百分之六七十,我们所做的事有的时候和当地政府的聚焦点不在一起。
这几年要感谢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大战略,进入到年以后,很多公益的项目更加容易谈了,谈的成功率也提升了,因为找到了双方彼此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