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容护肤界最劲爆的消息大概是来自于全球头号皮肤学杂志JournalofInvstigativDrmatology发表的一篇通讯:局部外用烟酰胺在体外试验中抑制人类毛囊的生长[1],作者是来自英国的三位研究者IainS.Haslam、JonathanA.Hardman和RalfPaus,这篇文章在年12月就已经接受了。
烟酰胺作为具有美白、修复皮肤屏障、抑制皮脂分泌、抗糖化等多种能力的活性成分,近年来风头无两,现在竟然爆出这么个消息,让很多人都惊慌不已,毕竟,这年头……很多人的头发……咳咳,对吧!
鉴于事关重大,我就去把这篇文章找来了,仔细读一读,看看是怎么回事。
首先来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研究者先把人类毛囊从皮肤标本中切下来,进行了体外培养,时间共6天。体外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了μM和10mM的烟酰胺(烟酰胺的分子量是.,换算一下这两个浓度分别为0.24%和1.22%)。6天后检查,发现10mM的烟酰胺培养的毛囊,毛干的生长被抑制了,而且更快地进入了休止期,这个是通过了一种蛋白质Ki67的检查确认的,如果细胞增殖快,则Ki67会多。同时发现,烟酰胺也增加了角质细胞的凋亡(图1)。
图1相对于对照组(control)μM和10mM的烟酰胺降低了毛母质中的角质形成细胞Ki67(淡紫色标记)、增加了细胞的凋亡(TUNEL,绿色标记,在上方向。这个部位已经在毛干里了,离毛球比较远,所以对毛发的活力影响应该不大)
对Ki67和TUNEL进行量化,得到图2:
图2烟酰胺对Ki67和TUNEL的影响,可见高浓度(1.22%)的烟酰胺能显著抑制Ki67增殖),增加TUNEL(凋亡),而低浓度烟酰胺(μM)则影响不明显
上面是将烟酰胺直接作用于毛囊。烟酰胺外用于皮肤,会否有类似的效应呢?为此,研究者做了进一步的实验:用10mM的烟酰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头皮,对照组则不添加烟酰胺,发现烟酰胺也可以使Ki67减少,也就是说:毛母质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了。而且也更快地进入了休止期。
图3烟酰胺外用于体外培养的头皮,Ki67表达减少
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看看烟酰胺是否能抑制毛发生长,因此还使用了一个4%的烟酰胺制剂,该制剂使用了一个Hydrosom(水质体)的输送系统,促进烟酰胺的渗透,以更好地抑制毛发生长。
该研究还考察了1%烟酰胺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过敏反应)的能力,发现1%就可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前人的研究认为烟酰胺可以减少脱颗粒),同时发现4%的烟酰胺水质体制剂可以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因此作者认为这种制剂有助于降低烟酰胺诱导过敏的能力。为此,他们还试验了一种成分叫棕榈酰乙醇胺(palmitoylthanolamid),30μM的浓度下,可以有效抑制烟酰胺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能力。
因此该文的结论有三点:
烟酰胺可用于抑制毛发的过度增长,在脱毛之后,可以使用它。
使用Hydrosom作为输送载体,可以让它更有效地进入皮肤。
配合使用棕榈酰乙醇胺,可以减少烟酰胺的刺激性。
很多童鞋听到烟酰胺导致毛发生长受到抑制这样的结论后,吓得不得了:难道使用烟酰胺会导致本已经很高的发际线升得更高吗?
我个人倒觉得不必要担心,原因如下:
(一)本文只是一个体外实验,体外实验结果不能替代活体实验。
把人体毛囊、皮肤切下来体外培养,时间6天,这和体内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毛囊浸润于1%的烟酰胺里,直接作用,这个浓度在人体真实情况下是达不到的。即使我们外涂4%的烟酰胺,作为一个水溶性成分,它也难到达毛囊内部,除非采用促渗措施。而且体外实验是直接作用于目标毛囊,我们平时是使用在面部,谁会用到头皮上去呢?
人体血液中的烟酰胺水平我没有查到,但查到有人研究烟酰胺对肉鸡生长的影响[2],发现血液中烟酰胺水平达到60mg/kg是理想的,这个数值相当于本文实验中所使用的浓度的倍。要说的意思是我们体内的烟酰胺水平很低,每日建议摄入烟酰胺的量是13~19mg,使用到皮肤上,渗透进去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这一小部分还会很快被血液循环带走、稀释,这和体外实验也不一样(体外实验中,这些烟酰胺没有其它地方可去)。
(二)这篇文章其实是有瑕疵的。
一方面,这篇文有点硬上的意思。例如在前言中介绍道:“前瞻研究提示烟酰胺可能可以抑制毛发生长”,引用的文献是Forbattal.[3],然而我把这篇引用文献找下来看后,发现该文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烟酰胺和头发的事儿,连hair这个词都没有出现过,角质形成细胞也没有出现过。于是我又去pubmd数据库查了一下,发现今天我们说的这篇文章是唯一一篇讨论烟酰胺抑制毛发生长的。此前没有过任何细胞、动物、人体实验提过这个事儿。因此本文报道的结果,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确认。此外,研究中出现的那个棕榈酰乙醇胺,也感觉很突兀。。。
另一方面,一般读者大概就看一下正文。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长的补充材料,比正文长得多啦!在博士同学的帮助下,我得以找到了补充材料。材料中详细地交待了实验的各种细节。作者提到一个现象,就是:虽然烟酰胺对于毛母质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于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却没有抑制作用(图4)。
图4烟酰胺对表皮中Ki67的表达没有影响
我们看一下最右这张图,Ki67减少了吗?……好象并没有,因为紫红色的点很多啊!
其实在图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μm烟酰胺处理的毛囊中,Ki67的表达量很高,一片紫红,但作者的结论却是Ki67减少了。在图3中,可以看到4%的烟酰胺处理的毛囊中,Ki67的量比1%处理过的似乎还略微多那么一点。
要知道发表在文章中的照片,一般都是选取很有代表性的结果。但这些代表性的照片,似乎与作者的文字结论不尽一致。这也许是因为样本比较少的缘故,或者实验条件不够稳定:比如作者并不是用同一个人的毛囊去做实验的,而是多个志愿者,取材的部位也不同,碰到头就取头,碰到肚皮就取肚皮(discarddhumanskin,abdominalandscalpwhrpossibl,wasacquird),是否有可能:这些不同来源、不同部位的皮肤,毛发生长所处的阶段、表达Ki67的量可能本身也不太一样呢?
很多人反馈使用烟酰胺后,觉得汗毛加重了。于是不久前我在微博上作过一次专门调查,看看有多少人用烟酰胺会有这样的现象。结果50%的人说会变重,50%的人说没有变化。那次调查中没有人报告用后汗毛减轻了。
综上所述:
本文的结果还比较初步,目前也是唯一一个报道这种结果的,需要细胞、动物、人体实验去验证。其结果与我们做的消费者调查数据相冲突。
体外实验的数据不能代替在体实验,体外使用的浓度、部位、扩散,与在体情况都不同,因此该研究还不足以说明烟酰胺可以为发际线作贡献。
实验中直接作用于毛囊的烟酰胺的浓度远高于在体条件。
该文中的结论与图片结果有矛盾的地方,在introduction中引用文献不够严谨,引用的文献不足以说明该研究的假设有根据。
在体情况下使用烟酰胺在面部,不在头皮,个人认为不必担心它抑制毛发生长的问题。更何况,该文章在introduction部分也引用了几篇文献,并认为: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烟酰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成分。(这不废话嘛,这可是每天要吃的东西,跟生命息息相关啊!)
千言万语,总结为一句话:在有更多、更扎实的证据和研究无疑义地证实烟酰胺确有不能容忍的副作用前,妹妹你大胆地继续用啊,继续用!
求证查实。。。写了4小时,也是够累的,大家晚安!
参考资料:
[1]HaslamIS,HardmanJA,PausR.TopicallyApplidNicotinamidInhibitsHumanHairFolliclGrowthxvivo[J].JournalofInvstigativDrmatology,,(6):-.
[2]文杰,and王和民.日粮烟酸水平对肉仔鸡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
[3]ForbatE,Al-NiaimiF,AliFR.Usofnicotinamidindrmatology.Clin.Exp.Drmatol.;42(2):–44
随手转发分享才是真爱
作者简介:
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同济大学医学院皮肤学博士研究生,创办中国第一个私人非盈利性皮肤学实验室,专注于美容皮肤学、皮肤和化妆品的关系研究。
著作:《素颜女神:听肌肤的话》、《享瘦之门》;
译作:《药妆品》(Cosmcuticals)第3版、《美国皮肤学会痤疮治疗和护理指南(版)》;
第一作者论文发表于ExprimntalDrmatology、JournalofCosmticandLasrThrapy、Drmatology、《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