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敏感期不可忽视,孩子未来数学成绩一半

导读:父母都希望自家娃能成才,然而多数父母只是一厢情愿地“单相思”。既没有方法,也不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今天带来一则真实的小学霸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文/37度暖爸

(文内所有信息都做了处理,人物均为化名)

05年阳阳出生了,作为一个男丁,他的出生并没有给家人带来多少欣喜,反而多少笼罩了一丝阴霾,因为他天生唇裂(俗称兔唇)。妈妈担心孩子受歧视,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养育孩子,并多方打听能做修复手术的地方。

爸爸在一家设计院工作,当时的工资只有元,不仅要用作一家的生活开支,还要购买学习资料。因为爸爸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还在学习考试,以获取更高的职业资格。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夫妻二人不仅带出了一个学霸孩子,爸爸也顺利通过了考试,孩子的唇裂也得到了完美修复。

本市最牛重点中学的附小每年招收两个班共60人,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名额是留给本校教职工子弟以及教育系统的子弟。所以,竞争也就尤为激烈,加上名校光环的加持,更是让家长们趋之若鹜。

成绩出来后,妈妈令孩子来上课,骄傲地说:“考数学,居然有一道负数题!听说,只有两个孩子做出来了,幸好他爸教过他负数。”形容我当时“惊掉了下巴,砸到了脚面”一点也不夸张。

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我猜想:他们应该是无意中抓住了孩子的数学敏感期。什么是数学敏感期?几岁出现?

一般认为,数学敏感期(也有叫数字敏感期)会在4-6岁出现。但我认为,现代儿童的营养、社会环境更加优质,也可能会提前,表现为:对于数字、数名、数量感兴趣。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那么,父母是不是可以在这个阶段,或者说发现孩子有了一些敏感期表现之后,就可以教给孩子认识数字,甚至是教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了呢?我认为大方向是对的,但方法很重要。

认知学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无法理解事物的恒常性、自我中心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论述,儿童发展特点和数学教育相悖。所以,不仅要抓住儿童发展敏感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方法一定要适应孩子的发展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但已经具备了具体形象思维的能力。由此来看,对孩子进行敏感期数学教育,必须要使用到一些教具来配合。就像开头提到的阳阳父母,也会在家自己制作教具。每天晚上,夫妻二人商量第二天给孩子教什么,然后由妈妈在家制作相应教具给孩子教学。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制作合适的教具,我想《数学来了》这套书非常适合新手小白爸妈给孩子使用。这套书的作者钟林姣,不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拥有丰富的幼儿教学经验,对幼儿心理成长及智力发展特点尤为了解。出版过多部儿童图书,曾获年大白鲸原创图画书奖。

我的推荐理由很简单:

第一,这套书是我目前见过最全面,有趣的数学早期启蒙用书。书内体现的教育理念,类似蒙氏数学的理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买到就是赚到,要知道蒙氏教学的幼儿园在我所在的城市(三线)收费大约在-。

另外说一点: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出自于蒙氏教学幼儿园。例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家;爱迪生、希拉里、google创始人……

第二,这套书共20册,内容涵盖形状、空间、方位、比较、分类、排序、图形等多方面内容,等多方面内容。

第三,最最重要的一点:省钱才是硬道理!出版社定价一套,现在开学季促销价大约3.5折,只要69.9就可以购买全套,折合每本书售价3.5元!?

链接在下方,我希望你别错过,毕竟孩子的成长和钱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aonangzhong8.com/clff/11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