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事情有些怪,女人小脚惹人爱。女孩子三岁要包脚,可怜我们的小乖乖。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开启了大脚姑娘的故事。
绘本《大脚姑娘》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在以小脚为美的渔村里的姑娘,却长了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因为这双大脚,她被人嘲笑,嫁不出去,只能孤零零地生活,也因此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
大脚板,数第一,人人都来看稀奇。
直到有一天,大脚姑娘利用她的大脚,把渔船开得稳稳的,在狂风巨浪中,救下了许多落水的渔民,并且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大脚姑娘也终于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下面,我将从绘本创作者和创作特色解读、《大脚姑娘》的现实教育意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等方面进行解读,相信可以让3-6岁的孩子以及家长们受益匪浅。
一、绘本创作者和创作特点解读
1、绘本创作者:最佳父女搭档
绘本的创作者是一对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父女:弯弯和颜新元。
年出生的弯弯是一位颇有灵气的原创绘本创作者。年,弯弯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因投简历找工作屡屡不如意,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做职业画家。
父亲颜新元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一位民俗专家,所以,他的作品里总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的味道。
《大脚姑娘》就是由父女俩合作创作的作品,此书在举夺得首届“张乐平绘本奖”最佳作品奖。
“张乐平绘本奖”的含金量可不一般呢,它是直接以中国儿童连环漫画开创者、“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绘本奖,也是国内首个针对中国原创绘本作品的专业绘本奖项,旨在传承张乐平先生的艺术精神,挖掘更多优秀的绘本作者,推出中国式优秀原创绘本。
《大脚姑娘》能得此殊荣,也算是实至名归。
2、传承文化,富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
这是一本很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专门写给中国孩子的绘本。
绘本的主要故事情节源自中国古代“女人要裹小脚、以小脚为美”的真实历史;
绘本的文字部分叠加了散文体与歌谣体两种表现形式,彰显出民间文学特有的乡土气息与生活趣味;
书中大脚姑娘出嫁的场景还原了中国古代婚嫁文化,富有浓浓的喜庆意味;
稚拙童趣的中国剪纸文化风格插图,把大脚姑娘的传奇经历表现得活灵活现。
读此书,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源自生活,注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大脚姑娘》也融入了大量作者的真实生活细节。
比如,在书中,陪伴大脚姑娘的黑猫,灵感来自陪伴于作者弯弯的小猫,小小的猫咪,陪伴着主人走过不被理解的最初的孤独岁月。
弯弯的奶奶,就是一个小脚女人,所以弯弯也深知裹脚女人的艰辛,通过绘本中的大脚姑娘,与传统守旧做抗争,传递了“释放天性,大脚也美丽”的信念;
绘本中的渔船,是帮助大脚姑娘建立自信、化劣势为优势的重要工具;而在现实生活中,求职受挫、失意无比的弯弯有一间父亲赠与的画画工作室,那也是她梦想起航的寄托……
4、自成一体,运用了夸张与滑稽表现形式。
前面就提到了,这是一个夸张又幽默的故事。
夸张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
大家可以看到,大脚姑娘的脚,真的大到“出奇”:
从封面就可以看到,大脚姑娘的这双大脚完全地超出比例,占据了大约二分之一的画面,居然有半个身体那么大;
再后来,婚后大脚姑娘家的屋顶专门设置了两个斗拱,根据作者的解读,那是方便大脚姑娘睡觉及容纳两只大脚板用的,可想而知,这双脚真的是巨大无比;
还有一些“大脚”的细节也格外温馨:当了妈妈以后的大脚姑娘,“大脚”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甚至让两个孩子躺在上面当滑梯……
这也是一个非常滑稽的故事。
大脚姑娘为自己织了一条很长的裹脚布,希望能把脚裹小一点;可是姑娘整整裹了三年,拆开一看,脚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就像爆米花一样变得更大了;
大脚姑娘在村里走来走去,又是踢翻蒸笼,又是踩坏了鸡蛋,然而,却被人传成了踢翻包子铺,踩死了鸡,是不是让人忍俊不禁呢;
最后,在大脚姑娘出嫁的时候,也出了岔子,她的大脚一抬,把公公婆婆挤下了台,把丈夫挤到了角落。
幽默的细节读之让人捧腹大笑,爆笑之后却引人深思。
《大脚姑娘》的现实教育意义:缺点,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的优势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突破思维定势,你会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1、真实本我没有好坏之分,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而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在大脚姑娘讨厌大脚的阶段,你会发现,她连走路都能闯祸,而当她意识到大脚的价值的时候,人生开始逆袭,所有人都喜欢她,整个世界对她都是善意的。
2、社会的审美是多元化的,不必困扰于眼前的美丑。比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以肥为美”,“以小脚为美”,而如今早已不复存在。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流行趋势更是日新月异。
我认识一位长得比较丰满的女孩子,她曾一度因为减肥失败而懊恼不已。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成了一名大码模特,每天在镜头面前自信地给千千万万丰满的女孩们介绍漂亮的衣服,自信又从容。
她常常自我调侃,再大的台风也不会把我吹走,我胖我自豪!
所以,换个角度想一想,那些让你为之烦恼的问题,也许还会成为你引以为傲的根本呢。
《大脚姑娘》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引导孩子自我认知、悦纳自己?
杰罗姆·卡根《盖伦的预言》中说:
婴儿的性情天生就具备基础特质,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不能随心所欲的放松自己,不能随意的开怀大笑。还有些婴儿脾气更坏,更敏感,更难应付,当然也有些婴儿性格温和。
所以,他认为,孩子的性格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好坏之分。
1、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自我否定”的心理?
幼儿都是通过在直接的体验与感知中建立自己的规则,强壮自己的内心的。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构成的。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我快乐就好,才不考虑别人怎么样”;“自我”来自“本我”,它的工作是以最合理、最现实的方式满足“本我”的欲望。“超我”是人格的道德标尺,不仅控制着“本我”的冲动,它还试图让“自我”也追求道德标准,变得更加完美。
当三者之间无法达到平衡,自我否定的情况就发生了。
首先,过高、过严的成长环境,容易造成孩子自我否定型人格,长期达不到要求,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行”,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被自卑感所围绕。
其二,孩子身边的人都很优秀,自己常常与自己强的人做比较,就导致自我认知模糊,认为自己属于“异类”,开始迷失自我。
第三,孩子遭遇别人的嘲笑、否定,迫切地想变得更优秀,却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才能让自己尽快变得更优秀,从而充满困惑、陷入孤立无援、自暴自弃的绝望。
这些,就是孩子无法悦纳自己的心理原因。
2、父母的无条件接纳与理解,是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基础
天后王菲曾经说过,“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心态,我们的心态会影响她。”
所以,就算王菲和李亚鹏早在产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李嫣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可他们却依然坚持把她生下来。
女儿出生以后,王菲一家也从来都是把李嫣当成一个正常的小孩来看待的,觉得她很美,很漂亮,鼓励她,赞美她。
李嫣就在这样的肯定中,逐渐长成了如今自信又洒脱的模样:
她无惧大家挑剔的眼光,开直播教大家化妆;为童装品牌走秀,走出了2米8的气场,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与骄傲,是多少健全的女孩都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就是父母的力量,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孩子产生神奇的正向效应。
3、用辩证的思维自我认知,是实现悦纳自己的重要前提
“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有时候我们的脆弱和我们的坚强,真的会超乎自己的想象,就看你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能够推动着你,做到最好的完美。”
这是90后独臂女孩张超凡说的一段话。
在《一站到底》的舞台,她凭借一己之力横扫全场,拿下大满贯女战神。
这位甜美乐观的女孩子,在说起自己的身体缺陷时,她讲了自己儿时与妈妈的一段对话。
小小年纪的张超凡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没有一双手?难道我不配吗?
妈妈则回答她:孩子,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是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也正是这句话给了张超凡无穷的力量,让张超凡豁然开朗,开始人生的各种尝试,越来越自信,越活越精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可能皮肤比较黑、有的人可能长得相对矮一些,有的人可能长得比较胖……
用辩证的思想看待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实现逆风飞翔。
4、爱与安全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能量
用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感受。杜江和霍思燕一家一直是公认的神仙家庭,夫妻甜蜜恩爱,儿子嗯哼也有着超高情商。
在某一期节目中,嗯哼表示自己被同学取了个外号叫“肚脐眼”,心里十分不开心。
霍思燕马上问杜江,他小时候的外号叫什么。
杜江的反应也非常迅速,表示太巧了,他小时候的外号也是肚脐眼。
要知道,很多孩子都是因为从小受到外号的霸凌,以至于开始自我怀疑,甚至产生深深的自卑感。
而杜江这样一个小小的暖心举动,就很好地照顾到了嗯哼的感受,让嗯哼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并且和爸爸建立了联系,这个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平息了。
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放低要求,帮助孩子自我减压。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一些完美主义者,总是会不自觉地用高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
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父母给的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进而开始自我怀疑。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身体素质还是个人能力都会存在差异。
所以,目标的设置不能一味地去和别人做横向比较,而是应该与自己做纵向比较。
只要每天都在进步,那就是进步。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反而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多赏识赞扬,少指责批评很多爸爸妈妈总是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诸多优点,却鲜少注意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身上的不一样。
多夸奖孩子,夸孩子努力的过程、夸孩子具体的行动,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好,这样才能让夸奖成为孩子的动力。
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曾经读过一个故事,在一片玫瑰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玫瑰,红的、白的、黄的……唯独黑色的玫瑰仅此一只。
其他的玫瑰都很嫌弃黑玫瑰,经常对它冷嘲热讽,觉得它就像一块黑炭,丑不拉几,不配长在花园里。
直到有一天,一位植物学家发现了这朵黑玫瑰,察觉到了这是一种旷世稀有的品种,于是花重金把它带走,开始研究、繁衍这个珍贵的品种。
黑玫瑰遇上可以欣赏它的伯乐,从此人生逆袭。
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是那朵黑玫瑰,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地发现他的闪光点,给他展示自我的舞台,他才可以展现出他的潜能,释放出他的精彩,回报给我们熠熠生辉。
写在最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挫折。
特别是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迷失自我,他们最需要的是接纳与理解。
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伯乐”,帮助孩子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认同,这样才能让孩子悦纳自己,才能像大脚姑娘一般享受恣意畅快的人生。